Service Introduction
滚动轴承在运转中倘若发生破损等故障,会导致机械设备的停机或者功能受损等各种障碍。由于意想不到的轴承早期破损或异常而引发故 障的情况时有发生,有必要在短时间内推测原因并采取措施。
《轴承故障诊断手册》介绍了轴承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以及附带照片的轴承损伤实例。
使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轴承诊断软件,通过产品损伤画面以及声音对照分析,及时了解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此功能在离线情况下也可使用。
ios版app下载 | Android版app下载 |
![]() |
![]() |
轴承的结构及功能:
NSK自1916年在日本开始生产轴承以来,一直为各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现在,NSK作为综合轴承厂家,在广泛的领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有关轴承的知识。
轴承,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而且用量惊人。
以汽车为例,一辆汽车中一般要使用100到150个轴承,如果没有轴承,车轮将咯咯作响,变速箱的齿轮无法啮合,汽车将无法行驶。
不仅汽车,铁道车辆、飞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吸尘器、复印机、电脑,甚至飞行于遥远太空中的人造卫星上,都有轴承的身影。轴承在提高机械运行效率及节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轴承是在机械内部悄无声息的运转,大家很少有机会能直接看到轴承的真面目。但轴承确实是维持机械稳定发挥功效的重要零件。
轴承的英文是“Bearing”,“Bear”有支承、承受的含义。在日语中,轴承被写作“轴受”,这是因为轴承是用来支承旋转的轴的,即取“支承旋转轴”的含义。
轴承的基本功能是“降低机械的摩擦”。降低摩擦有三大好处,即,
#p#������#e#
轴承的起源:
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美索不达米亚人已经懂得利用现代滚动轴承的基本原理。下面的图画,来源于美索不达米亚浮雕。
其后,中世纪的天才画家达芬奇设计出了与近代轴承结构非常相近的滚动轴承,而18世纪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机械文明,促进了轴承的发展。
1916年,日本精工(NSK)在日本率先生产出第一套滚动轴承,而日本的轴承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则是在二战以后。从1955年开始,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以及家用轿车逐步普及。这时,日本人对家电产品提出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就是“静音”。而此时,国外公司并不重视轴承的“静音”性能。因此,日本的轴承公司就以“制造世界上最静音的轴承”作为产品研发目标。最后的结果是,具有卓越静音性能的日本轴承开始出口到欧美地区。其后,日本轴承又具备了良好的“耐久性”。
轴承的规格,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国际标准,日本轴承以其“高性能、高品质”的特点,深受全球用户的喜爱。目前,日本每年生产轴承约30亿套,其中40%以上为汽车用轴承,近30%出口海外。
轴承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产品,其发展往往要超越时代的要求,今后仍要不断进行降低摩擦的研究,同时,在轻量化、小型化、长寿命以及节能环保各方面,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从数字上看到的轴承世界:
国际航线客机的喷气发动机V2500用主轴轴承,其滚动体的滚动速度达每秒160米,相当于时速580公里。正是由于使用了高性能高速轴承,发动机才能长期安全运转,将乘客安全地送往世界各地。
“机械的精度取决于轴承的旋转精度”,这毫不夸张。旋转轴的两端由两个轴承支撑,如果轴心的晃动大,则机械性能无法提高。采用超精密轴承的电脑外存设备即“硬盘”,其轴心的振幅不到100纳米(1纳米=1/1000000毫米)。而达到如此超高精度的关键,是“钢球”、“滚子”等滚动体的精度。
宇宙开发也离不开轴承。天气预报、卫星广播电视信号、汽车卫星定位信息等,都由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提供。卫星上装有保持卫星姿态和航向的陀螺仪,陀螺仪内装有超精密轴承。这种轴承,可在太空中连续工作15年。
宇航火箭的液体燃料泵中的轴承,是使用温度最低的轴承。这种轴承在零下253℃的液态氢中工作。而在高温环境中使用的轴承,以医疗用CT扫描仪内的专用高性能轴承为典型代表。在温度高达300至500℃的X射线真空管中,轴承也能持续运转,为保障我们的健康而发挥作用。
#p#������#e#
轴承的未来:
最后,介绍一下有关轴承发展所面临的课题。
1.首先,是更“节能”。机械越小,构成机械的零部件也就越小。而且,机械越小、越精密,则微小的摩擦都可能引发故障。另外,从全球规模来看,不论机械如何小,能量损失的总量也是相当大的。因此,为了更加节能,轴承也必须朝进一步降低摩擦的方向发展。
2.其次,是更“环保”。轴承置于机械内,还可起到减少汽车等的废气排放的作用,从而达到环保效果。另外,大部分轴承由不含有害化学物质的钢铁材料制成,因此,可被循环再利用,且冶炼工艺相对简单,因此,轴承是非常好的可再生及再利用的产品。
3.第三,是更舒适。制造机械的目的,是使人类的生活更加舒适。以前机械主要是用于提高生产效率,今后,在教育、医疗、娱乐等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机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将会对轴承的功能和用途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以上列举的三个课题,是NSK为了“人类与地球”的和谐相处而长期致力研究开发的工作,也是NSK今后将一如既往不断深入研究的工作。
在此列举出以上三个课题,NSK为了“人类与地球”今后仍将继续致力于研究开发工作。
滚动轴承是精密部件,使用应十分谨慎。即使高质量的轴承,如果使用不当,也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轴承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1. 保持轴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
即使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灰尘,也会给轴承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要保持周围清洁,使灰尘不会侵入轴承。
2. 小心谨慎地使用
在使用中给轴承强烈冲击,会产生伤痕或压痕,诱发事故。严重时,会引起裂缝、断裂,必须加以注意。
3. 使用轴承专用工具
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不可随意替代。
4. 避免轴承生锈
操作轴承时,手汗会造成生锈。要注意用干净的手操作,尽量带手套,留意腐蚀性气体。
为保持滚动轴承的原有性能,尽可能在良好状态下长期使用,必须定期对轴承进行检查和维护,以预防故障,确保运转可靠,提高效率和效益。
应按该机械运转条件和作业标准,定期进行保养。内容包括监视运转状态、补充或更换润滑剂、定期拆卸检查。
运转中的检修事项包括轴承的转动音、振动、温度、润滑剂的状态等等。
运转中发现异常状态,以表2为参考,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根据需要对拆卸下的轴承仔细检查。
有关拆卸后的事项,请参见前项5轴承的检修。
预测运转中轴承的异常状况,在生产中极为重要。NSK轴承异常探测器,能监视运转中轴承的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状况,马上报警或自动停机。既能预防故障,又能实现科学维护。
一般来说,正确使用轴承,可以达到疲劳寿命。但如果发生意外的早期损伤,则无法再使用。与疲劳寿命不同,这种早期损伤,被称作故障或事故。多起因于安装、使用、润滑上的考虑不周,从外部侵入的异物或对于轴、轴承座的研究不足等。
轴承的损伤状态如滚子轴承的套圈挡边的擦伤,其原因可能是润滑剂不足、牌号不合适、供排油结构有缺陷、异物侵入、轴承安装误差或轴的挠曲过大,也有可能是以上各种原因综合引起的。
因此,仅调查轴承损伤,很难得知损伤的真正原因。可是,如果在充分了解使用轴承的机器、工况及其外围结构的基础上,弄清故障发生的前后状况,再结合轴承的损伤情况及多种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就可以防止同类故障再次。表3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轴承损伤原因和对策。
表3 轴承的损伤和其原因及对策
损伤状态 | 原因 | 对策 | |
---|---|---|---|
剥落 | 向心轴承的滚道单侧发生剥落 | 异常轴向载荷 | 将自由端轴承的外圈配合改为间隙配合 |
滚道圆周方向对称位置上发生剥落 | 轴承座孔圆度不好 |
剖分型轴承座要特别注意, 修改轴承座内径面的精度 |
|
向心球轴承 滚道面上的剥落成倾斜状态 滚子轴承 滚道面,滚动面的端部附近剥落 |
安装不良,轴挠曲、对中误差、轴、 轴承座精度不好 |
注意安装,对中误差 选择游隙大的轴承 修正轴、轴承座挡肩的垂直度 |
|
滚道面产生呈滚动体间距分布的剥落 |
安装时大的冲击载荷 停机生锈 圆柱滚子轴承的装配伤 |
注意安装 长期停机时防锈 |
|
滚道面,滚动面早期剥落 | 游隙过小 载荷过大润滑不良 生锈等 |
选择正确的配合、轴承游隙 及润滑剂 |
|
成对双联轴承的早期剥落 | 预紧过大 | 调整预紧 | |
擦伤 | 滚道面,滚动面上的擦伤 | 初期润滑不良,润滑脂过硬,启动时加速度大 | 改用软的润滑脂、避免急加速 |
推力球轴承滚道面上螺旋线状的擦伤 | 套圈倾斜、转速过快 | 改善安装 调整预紧、选择正确的轴承结构 | |
滚子端面和挡边引导面的擦伤 | 润滑不良、安装不良。轴向载荷过大 | 选择合适的润滑剂 改善安装 | |
破损 | 外圈或内圈的裂纹 | 过大的冲击载荷、过盈量过大、轴的圆柱度不良、紧定套锥度不良。轴肩的圆角半径大、热裂纹的进一步发展、剥落的进一步发展 | 重新研究载荷条件,将配合正确化,修改轴、套筒的加工精度,修改圆角的半径(比轴承的倒角尺寸小) |
滚动体的破裂 挡边缺损 |
剥落的进一步发展 安装时敲击了挡边 搬运时,不慎掉落 |
注意安装使用 | |
保持架破损 |
安装不良造成的保持架异常载荷、 润滑不良 |
改善安装 选择合适的润滑方法及润滑剂 |
|
压痕 | 滚道面上的呈滚动体间距分布的压痕(布氏压痕) |
安装时的冲击载荷 停机时的过大载荷 |
注意使用 |
滚道面、滚动面的压痕 | 金属粉末、砂等异物侵入 | 清洗轴承座、改善密封装置,使用清洁的润滑油 | |
异常磨损 | 类似(钢渗碳后的)布氏压痕的损伤 |
运输途中,轴承静止状态下的振动 微幅的摆动 |
将轴和轴承座固定 采用油润滑 适当预紧以减轻振动 |
微动磨损 在配合面上伴随有红褐色磨损粉末的局部磨损。 |
配合面微小游隙导致的滑动磨损 |
采用大的过盈量。 涂油。 |
|
滚道面,滚动面,挡边面,保持架等的磨损。 | 异物侵入,润滑不良,锈蚀 | 改善密封装置,清洗轴承座,使用清洁的润滑剂。 | |
蠕变 配合面上的擦伤磨损 |
过盈量不足 紧定套锁紧不足 |
修改过盈量,修正紧定套的锁紧量 | |
咬粘 | 滚道面,滚动体,档边面变色,软化熔敷 | 游隙过小,润滑不良,安装不良 |
重新检查配合及轴承(内部)游隙 适量供给合适的润滑剂 改进安装方法及与安装相关的零件 |
电蚀 | 滚道面上搓衣板状的凹凸 | 因通电造成的电火花引起的熔融 | 采用地线,避免电流通过轴承,将轴承绝缘 |
锈蚀 腐蚀 |
轴承内部,配合面等的锈蚀及腐蚀 |
空气中的水分凝结 微动磨损 腐蚀性物质的侵入 |
高温、多湿地方要注意保管 长期停机时、注意防锈 |
检修拆卸下的轴承时,首先记录轴承外观,确认润滑剂的残存量,取样后,清洗轴承。清洗剂普遍使用汽油、煤油。
拆下来的轴承的清洗,分粗洗和精洗,在容器内先放上金属网,使轴承不直接接触容器内的脏物。粗洗时,如果轴承带着脏物旋转,会损伤轴承滚动面,应该加以注意。在粗洗油中,使用刷子出去润滑脂、粘着物,基本干净后,转入精洗。
精洗,是将轴承在清洗油中一边旋转,一边仔细地清洗。另外,清洗油也要经常更换保持清洁。
判断拆卸下的轴承可否再使用时,要在轴承清洗后检查,仔细检查滚道面、滚动面、配合面的状态、保持架的磨损情况、轴承游隙是否增加及有无影响尺寸精度下降的损伤、异常。非分离型小型球轴承等,则用单手平端内圈,旋转外圈确认是否顺畅。
圆锥滚子轴承等分离型轴承,可以对滚动体、外圈的滚道面分别检查。
大型轴承因不能用手旋转,注意检查滚动体、滚道面、保持架、挡边面等的外观,轴承的重要性越高越需谨慎检查。
判断轴承可否再次使用时,要根据轴承的损伤程度、机械性能、重要性、运转条件、检查周期等相关因素来决定。但是检查时若发现有下列缺陷,则轴承不能继续使用,需要更换新轴承。
在定期检修、更换时需要拆卸轴承。拆卸后,如要继续使用或还需检查进行调查时,拆卸要和安装一样谨慎。注意不损伤轴承及零件,特别是拆卸过盈配合轴承,操作难度大,所以在设计阶段要事先考虑到便于拆卸。根据需要设计制作拆卸工具也十分重要。拆卸时,根据图纸研究拆卸方法、顺序、调查轴承的配合条件,以便拆卸作业顺利进行。
拆卸过盈配合的外圈,如图10所示。事先在轴承座的圆周上设置几处螺纹孔,用于安装、拆卸用螺栓。通过均匀地拧紧螺栓来拆卸轴承。这些螺纹孔平常盖上盲塞。圆锥滚子轴承等分离型轴承,如图11,在轴承座挡肩上设置几处切口,使用垫块,用压力机拆卸,或轻轻敲打拆卸。
用压力机拆卸内圈最简单。此时,要注意让内圈承受其拉力。(图12)
再者,也常常使用如图13、图14所示的拉拔器,无论哪种工具,其拉爪都必须牢牢地卡在内圈端面上。为此,需要考虑轴肩尺寸,或在轴肩处加工沟槽,以便使用拉拔器(图14)
大型轴承的内圈拆卸采用液压法。通过设在轴上的油孔,将高压油通入配合面,便于拉拔。宽度大的轴承,可同时使用拉拔器进行拆卸作业。
NU型、NJ型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拆卸可以利用感应加热法。这种方法是在短时间内加热局部,使内圈膨胀后拉拔的。(图15)需要批量安装这类轴承内圈时,也使用感应加热法。
拆卸较小型的带紧定套轴承,如图18所示,用紧固于轴上的挡块支撑内圈,将螺母拧松后,垫上垫块,然后用榔头敲打衬套拆卸。图16是拉拔退卸套筒的作业。使用锁紧螺母进行拆卸。作业困难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在螺母圆周上设置多个螺栓孔,依靠拧入螺栓来拉拔衬套。
大型轴承,利用液压拆卸更加容易,如图19。在锥孔轴上的油孔中加压送油,使内圈膨胀,拆卸轴承。操作中防止轴承突然脱落,也可使用液压螺母拆卸衬套。图20是利用液压螺母拆卸衬套的方法。
轴承安装结束后,为了检查安装是否正确,要进行运转检查。小型机械可以用手旋转,以确认是否旋转顺畅。检查项目有因异物、伤痕、压痕而造成的运转不畅,因安装不良,安装座加工不良而产生的力矩不稳定,由于游隙过小、安装误差、密封摩擦而引起的力矩过大等等。如无异常则可以开始动力运转。
大型机械不能手动旋转,所以空载启动后立即切断动力,机械空转,检查有无振动、噪音、旋转部件是否有接触等等,确认无异常后,进入动力运转。
动力运转,从空载低速开始,缓缓的提高至所定条件的额定运转。试运转中检查事项为,是否有异常音响、轴承温度的变化、润滑剂的泄漏或变色等等。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中止运转,检查机械,必要时要拆下轴承检查。
轴承温度,一般可根据轴承座的外部温度推测。但利用油孔直接测量轴承外圈的温度更加准确。轴承温度,从运转开始逐渐升高,通常1~2小时后温度稳定。如果轴承安装不良,温度会急剧上升,出现异常高温。其原因诸如润滑剂过多、轴承游隙过小、安装不良、密封装置摩擦过大等。高速旋转的场合,轴承结构、润滑方式的选择错误等也是其原因。
轴承的转动音用听诊器等检查,有较强的金属噪声、异音、不规则音等说明异常。其原因有润滑不良、轴或轴承座精度不良、轴承损伤、异物侵入等。
针对上述异常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请参照表2。
表2 轴承的异常运转状态及其原因、对策
运转状态 | 推测的原因 | 对策 | |
---|---|---|---|
噪声 | 金属噪音(1) | 异常载荷 | 修正配合及轴承游隙,调整预紧,修正轴承座挡肩位置等 |
安装不良 | 轴、轴承座的加工精度,改善安装方法,提高安装精度 | ||
润滑剂不足、牌号不合适 | 补充润滑剂,选择合适的润滑剂 | ||
旋转件间相互接触 | 修改迷宫密封等的接触部分 | ||
规则音 |
由于异物滚动面上产生压痕、 锈蚀或伤痕 |
更换轴承,清洗相关零件,改善密封装置使用清洁的润滑剂 | |
布氏压痕 | 更换轴承,使用正确的安装方法 | ||
滚到面的疲劳剥落 | 更换轴承 | ||
不规则音 | 游隙过大 | 修正配合轴承游隙,调整预紧量 | |
异物侵入 | 更换轴承,清洗相关零件,改善密封装置,使用清洁润滑剂 | ||
球伤、剥落 | 更换轴承 | ||
异常温升 | 润滑剂过多 | 适量减少润滑剂,选择较硬的润滑脂 | |
润滑剂不足、牌号不合适 | 补充润滑剂,选择合适的润滑剂 | ||
异常载荷 | 修正配合及轴承的游隙,调整预紧,调整轴承座的挡肩位置等 | ||
安装不良 | 改善轴、轴承座外壳的加工精度,改善安装方法,提高安装精度 | ||
配合面的蠕变 密封装置摩擦过大 |
更换轴承,修正配合,修改轴与轴承座,改善密封结构 | ||
振动大(轴的摇摆) | 布氏压痕 | 更换轴承,使用正确的安装方法 | |
剥落 | 更换轴承 | ||
安装不良 | 修正轴、轴承座挡肩垂直度、隔圈端面的垂直度 | ||
异物侵入 | 更换轴承,清洗各零件,改善密封装置等 | ||
润滑剂严重泄漏,变色 |
润滑剂过多,异物侵入 磨屑侵入等 |
润滑剂要适量,考虑重新选择润滑剂或更换轴承,清洗轴承座 |
轴承的安装是否正确,直接影响轴承使用时的精度、寿命和性能。因此,设计及装配部门对于轴承的安装要充分研究,按照作业标准进行。作业标准项目通常如下:
希望在安装时,再打开轴承包装。一般脂润滑时,不清洗轴承,直接填充润滑脂。油润滑时,一般也不必清洗,但是,仪器用或高速用轴承等,要用洁净的油清洗,除去涂在轴承上的防锈剂。除去了防锈剂的轴承,易生锈,所以不能随意放置。
再者,已封入润滑脂的轴承,不清洗直接使用。
轴承的安装办法,因轴承结构、配合、条件而异,由于一般多为轴旋转,所以内圈需要过盈配合。圆柱孔轴承,多用压力机压入,或热装方法。锥孔的场合,直接固定在锥形轴上,或用紧定套安装。
安装到轴承座时,多采用间隙配合,外圈有过盈量时,通常用压力机压入,或使用冷却后安装的冷缩方法。用干冰作冷却剂,冷缩安装的场合,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轴承的表面。所以需要采取防锈措施。
小型轴承广泛采用压力机压入的方法。如图1所示,将垫块顶住内圈,用压力机缓缓地压至内圈端面紧贴轴肩。将外圈顶住垫块安装内圈,会造成滚道上的压痕或压伤,所以绝对禁止。
再者,操作时,应事先在配合面上涂油。万不得已用榔头敲打安装的场合,要在内圈上垫上垫块作业。这种做法屡屡造成轴承损伤,所以,只限于过盈量小的情况,不能用于过盈量大或中、大型轴承。
非分离型轴承如深沟球轴承,内、外圈都需要过盈安装的场合,如图2所示,用螺杆或油压,使用垫块将内、外圈同时压入。调心球轴承外圈易倾斜,即使不是过盈配合,也最好垫上垫块安装。
分离型轴承如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可以将内、外圈分别安装到轴和轴承座上。将分别安装好的内圈和外圈结合时,关键的稳稳地合拢,防止二者中心偏离,勉强压入会造成滚到面擦伤。
除用油热装外,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NSK感应加热装置也被广泛使用。
NSK感应加热装置,内装励磁线圈,通电后由于电磁感应作用,电流传到加热体(轴承),由轴承自身的阻抗产生热量。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不用火、油均匀加热。轴承的热装作业效率高,清洁。
装、拆较频繁的场合,如轧辊轴承、铁道车辆轴箱用圆柱滚子轴承,可使用NSK的专用感应加热装置进行内圈的安装、拆卸。
锥孔轴承直接将内圈固定于锥形轴或者用紧定套、拆卸套安装到圆柱轴上(如图4、图5)。
大型调心滚子轴承多用油压安装,图6是使用液压螺母压入紧定套安装的例子。图7是在紧定套上设置油孔,一边将高压油送入配合面,一边用螺栓压入紧定套安装的方法。
调心轴承的压入量参考表1。查看径向游隙的减少量,进行安装。使用塞尺测量游隙,如图8所示,同时测量两列的游隙,要基本相等的数值。
随着轴承的尺寸增大,安装到轴上时,由于自重外圈发生椭圆变形,如果在变形轴承最下部测量游隙,测得的数字会大于实际游隙,用这个错误的径向游隙,按表1的大致标准安装,会造成过盈量过大,或实际的安装游隙过小。因此要如图9所示,以水平方向的横向两处游隙a、b和最下部游隙c的总和的一半作为游隙。
调心球轴承用紧定套安装到轴上时,要确保外圈能够灵活调心,安装后的游隙不能过小。
表1 锥孔调心滚子轴承的安装
单位:mm
轴承公称内径 d |
径向游隙的减少量 | 轴向压入量 | 最小安装游隙 | ||||||
---|---|---|---|---|---|---|---|---|---|
锥度 1:12 | 锥度 1:30 | ||||||||
超过 | 到 | 最小 | 最大 | 最小 | 最大 | 最小 | 最大 | CN游隙 | C3游隙 |
30 | 40 | 0.025 | 0.03 | 0.4 | 0.45 | - | - | 0.01 | 0.025 |
40 | 50 | 0.03 | 0.035 | 0.45 | 0.55 | - | - | 0.015 | 0.03 |
50 | 65 | 0.03 | 0.035 | 0.45 | 0.55 | - | - | 0.025 | 0.035 |
65 | 80 | 0.04 | 0.045 | 0.6 | 0.7 | - | - | 0.03 | 0.04 |
80 | 100 | 0.045 | 0.055 | 0.7 | 0.85 | 1.75 | 2.15 | 0.035 | 0.05 |
100 | 120 | 0.05 | 0.06 | 0.75 | 0.9 | 1.9 | 2.25 | 0.045 | 0.065 |
120 | 140 | 0.06 | 0.07 | 0.9 | 1.1 | 2.25 | 2.75 | 0.055 | 0.08 |
140 | 160 | 0.065 | 0.08 | 1 | 1.3 | 2.5 | 3.25 | 0.06 | 0.1 |
160 | 180 | 0.07 | 0.09 | 1.1 | 1.4 | 2.75 | 3.5 | 0.07 | 0.11 |
180 | 200 | 0.08 | 0.1 | 1.3 | 1.6 | 3.25 | 4 | 0.07 | 0.11 |
200 | 225 | 0.09 | 0.11 | 1.4 | 1.7 | 3.5 | 4.25 | 0.08 | 0.13 |
225 | 250 | 0.1 | 0.12 | 1.6 | 1.9 | 4 | 4.75 | 0.09 | 0.14 |
250 | 280 | 0.11 | 0.14 | 1.7 | 2.2 | 4.25 | 5.5 | 0.1 | 0.15 |
280 | 315 | 0.12 | 0.15 | 1.9 | 2.4 | 4.75 | 6 | 0.11 | 0.16 |
315 | 355 | 0.14 | 0.17 | 2.2 | 2.7 | 5.5 | 6.75 | 0.12 | 0.18 |
355 | 400 | 0.15 | 0.19 | 2.4 | 3 | 6 | 7.5 | 0.13 | 0.2 |
400 | 450 | 0.17 | 0.21 | 2.7 | 3.3 | 6.75 | 8.25 | 0.14 | 0.22 |
450 | 500 | 0.19 | 0.24 | 3 | 3.7 | 7.5 | 9.25 | 0.16 | 0.24 |
500 | 560 | 0.21 | 0.27 | 3.4 | 4.3 | 8.5 | 11 | 0.17 | 0.27 |
560 | 630 | 0.23 | 0.3 | 3.7 | 4.8 | 9.25 | 12 | 0.2 | 0.31 |
630 | 710 | 0.26 | 0.33 | 4.2 | 5.3 | 10.5 | 13 | 0.22 | 0.33 |
710 | 800 | 0.28 | 0.37 | 4.5 | 5.9 | 11.5 | 15 | 0.24 | 0.39 |
800 | 900 | 0.31 | 0.41 | 5 | 6.6 | 12.5 | 16.5 | 0.28 | 0.43 |
900 | 1000 | 0.34 | 0.46 | 5.5 | 7.4 | 14 | 18.5 | 0.31 | 0.47 |
1000 | 1120 | 0.37 | 0.5 | 5.9 | 8 | 15 | 20 | 0.36 | 0.53 |
市场对各种使用滚动轴承的机械设备、仪器等的性能要求日趋严格,对轴承要求的条件、性能也日趋多样化。
为了能从为数众多的结构、尺寸中,选择最适合的轴承,需要从各种角度研究。
在轴承选型时,通常,考虑作为轴系内的轴承配、安装、拆卸的难易度、轴承占用的空间、尺寸及轴承的市场性等,大致决定轴承结构。
其次,再比较研究各种使用轴承的机械的设计寿命和各种轴承的不同耐久程度,来决定轴承尺寸。
在轴承选型时,往往只考虑轴承的疲劳寿命,但由润滑脂老化而引起的润滑脂寿命、磨损、噪声等也需要充分研究。
再者,还要根据不同用途对精度、游隙、保持架结构、润滑脂等等提出特殊的设计要求。
但是,轴承选型并无固定的顺序、规则,优先考虑对轴承要求的条件、性能的事项,更为实际。在选择用于新机械、特殊工况、特殊环境条件的轴承,请与NSK联系。
常规轴承的选型步骤下图所示。
滚动轴承的代号,是表示轴承结构、主要尺寸、旋转精度、内部游隙、规格的名称。由基本代号和辅助代号所构成。有关接触角代号及补充代号,遵从代号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作为参考,举例如下。
一般采用的轴承主要尺寸,多是以ISO规定的主要尺寸为准,这些标准轴承的代号,在JISBl513(滚动轴承的代号方法)中有相应规定。
因为需要详细区分轴承规格,NSK同时也采用了JIS以外的辅助代号。在构成轴承代号的基本代号中,用以表达轴承的结构形式,尺寸系列的代号,参见如下图。
基本代号、补充代号的排列,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代号,如下图。